芯片战场硝烟再起,AMD用一份雄心勃勃的增长路线图,向世界宣告其争夺AI计算霸主地位的决心。
美东时间2025年11月11日,AMD在纽约举行的分析师日活动上公布了激进的财务预测和目标。公司预计未来三至五年内,年度获利将增长超过三倍,数据中心业务年营收有望突破1000亿美元。
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表示,到2030年,数据中心芯片市场规模将成长至1万亿美元,涵盖对AMD的CPU、网络芯片和AI芯片的需求。“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市场,数据中心市场是目前最大的增长机会,而AMD的定位非常有利。”
01 财务目标:每股收益跃升至20美元,数据中心业务成增长引擎
AMD首席财务官Jean Hu在活动中给出了具体数字:未来三到五年,公司整体业务每年将实现35%的复合增长率。而数据中心业务的表现将更为抢眼,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超过60%。
在盈利目标方面,AMD预计同期每股收益(EPS)将增长至20美元,增幅超过三倍。这一乐观预测的背后,是AI芯片市场需求的爆炸式增长和对AMD产品线的信心。
与AMD形成直接竞争的英伟达,其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对AI基础设施市场的预测更为激进。他预计,到2030年,该市场规模将扩大至3万亿至4万亿美元。
AMD预计到2027年其数据中心业务年收入将达“数百亿美元”,这一目标基于其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持续技术投入与产品扩展,旨在进一步挑战现有市场格局。
02 技术布局:MI400系列芯片成为挑战英伟达的王牌
AMD的技术核心聚焦于下一代AI芯片MI400系列。这一系列芯片预计于2026年发布,采用AMD自研的CDNA Next架构(或称UDNA),专为AI训练与推理优化。
MI400系列的规格令人印象深刻:FP8/FP6性能提升至20PFlops和40PFlops,较MI350系列翻番,部分场景性能提升达10倍。单卡配备432GB HBM4内存,带宽达19.6TB/s,较MI350系列的288GB HBM3E和8TB/s带宽提升显著。
MI400采用双有源转接层芯片(AID)设计,每个AID集成四个加速计算芯片(XCD),总计八个XCD,计算密度翻倍。通过动态功耗分配技术,70%负载下能效比达38.9 TOPS/W,较竞品提升53%。
AMD宣称,MI400在推理任务中能耗降低29%,中文NLP任务推理速度比英伟达B200快41%。这些指标直接挑战英伟达的Blackwell平台,为AMD争夺AI芯片市场份额提供了技术基础。
03 生态建设:破解CUDA壁垒,ROCm生态取得关键进展
AMD深知,在AI芯片市场仅靠硬件性能不足以挑战英伟达,软件生态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为此,AMD通过CUDA2ROCm转换器支持92%常用API自动转译,将PyTorch模型迁移时间从42人天压缩至8小时。
更值得关注的是,AMD与MIT、清华等高校合作,将ROCm编程纳入AI工程必修课。2025届毕业生中掌握AMD开发工具的比例达38%,首次超过CUDA的35%。
这一教育领域的布局显示AMD正从人才源头培养自己的生态系统,为长期竞争奠定基础。
04 战略并购:构建“并购机器”,强化AI软硬件能力
苏姿丰在分析师日强调,AMD已经建立了一台“并购机器”,通过战略性收购加速AI能力布局。近期,AMD进行了多项与AI相关的收购,包括服务器厂商ZT Systems以及Mipsology、Nod.ai、Silo AI等一系列AI软件公司。
就在本周一,AMD还宣布收购了人工智能技术厂商MK1。
AMD高级副总裁兼企业发展首席战略官Mat Hein表示,收购的目的是确保AMD能够获得运行AI应用所需的适当软件和人才。因此,AMD将继续进行AI软件方面的收购。
这些并购活动帮助AMD快速获取关键技术和人才,缩短与市场领导者英伟达的差距。
05 市场信心:OpenAI合作推动股价上涨,市场看好AMD增长潜力
市场对AMD的乐观预期并非空穴来风。在10月6日,AMD与OpenAI签署了一项利润丰厚的多年期协议,预计每年将带来数百亿美元的营收。
这一合作虽然不太可能动摇英伟达在AI芯片制造领域的支配地位,但它被视为对AMD芯片投下的信任票。
AMD对第四季的营收预测也已超出市场预期,这主要得益于市场对AI芯片的旺盛需求。在分析师日活动后,AMD股价在11月11日美股盘后交易中上涨了4%。
累计自10月6日与OpenAI签署协议以来,AMD的股价已上涨了16%。这一表现反映了投资者对AMD争夺市场份额能力的信心增强。
AMD预计2028年AI芯片市场规模将超5000亿美元。尽管英伟达目前市占率超90%,但AMD凭借性价比、生态开放性和供应链灵活性,正逐步蚕食市场。
华尔街分析师认为,AMD能否实现这些宏伟目标,取决于其执行能力、AI市场实际增长节奏以及英伟达的应对策略。但可以肯定的是,芯片市场竞争的硝烟已愈发浓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