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能转化为生产力吗?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能为百姓生活带来切实的福利吗?11月5日至10日,记者在上海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真切感受到: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正推动技术深入更多生产、生活场景,成为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的“好帮手”。
“AI+生产”:损失最小化,运行更高效
当前,制造企业普遍面临运营成本高昂、生产效率低下及改善周期过长导致市场响应迟缓等挑战。针对这一痛点,专业服务公司埃森哲展出了数字化精益制造大模型方案。该方案以DeepSeek大模型与AI小模型技术为核心,深度融合AI大模型与精益管理方法,构建能自主优化的智能生产系统,旨在显著降本增效,实现可持续的精益转型。
埃森哲展出数字化精益制造大模型方案
相较于善于“取数据、归集数据”的工业互联网企业,以端到端服务见长的埃森哲,更善于从数据中“找关系”。
埃森哲工业4.0高级经理李信桂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少企业已经能通过各类平台获得生产数据并能实时捕捉变化,但是,为客户指出数据间的联系、变化意味着什么以及如何行动是关键。”埃森哲的目标,是为工业制造类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当发现可以改善的关键节点,埃森哲将会调用AI模型,分析某环节能够降低损失的程度。“整个过程要发挥作用,并不是利用的数据量越大越好。比如,现场有100个数据点,也不需要尽数利用。而是结合需要达成的降本目标,有针对性地采用数据。采用的数据过多,反而可能干扰数据中的关键因子。”李信桂说。
AMD也展出了诸多能够为产业发展赋能的典型案例。例如,基于AMD算力平台开发的冰壶球运动AI骨骼分析预测启蒙系统,能够帮助普通爱好者拥有专业教练指导;南京大学基于AMD Ryzen AI平台打造的“轨道卫士”端侧智能巡检系统,在端侧融合高精度视觉感知和大语言模型认知能力,为交通、能源等关键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提供技术引擎;企业供应链多源复杂报告审核智能体解决方案,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报告审核在本地批量处理,在保障准确度和数据安全的情况下提升处理效率……
喵喵汪汪自动作业批改机可统计班级内的答题正确率
在AMD的展台,记者发现了一款基于AMD计算平台开发,可以帮助老师批改作业的一体化机器设备。这一设备不再依赖规范化答题卡,将学生的手写试卷投入该批改系统配套使用的打印机,便可实现对试卷的自动批改。这一批改系统不仅会在学生的答卷上留下批改痕迹和分数统计,还可以直接为任课老师提供试卷每道题的正确率和班级内的分数统计,大大降低任课老师工作量。
AMD展台工作人员介绍称:“此次进博会,我们展出了很多小型的一体机设备。”他表示,过去的一体机,或是机柜式的,或是塔式工作站,集成了四张或八张显卡来解决算力不足的问题。现在有很多混合专家模型对算力的要求并不突出,但对硬件设备显存的要求很高。“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我们在单张显卡中给到了非常高的显存容量。这样就能在体积很小的主机内,运行长上下文、多模态、超大体积的模型。”展台工作人员说道。
“AI+消费”:家电更智能,生活更便利
三星在进博会展示了人工智能家庭解决方案(AI Home)。其中,三星AI神冰箱9系可实现存、取食材AI视觉识物,冰箱门上配备的9英寸AI智控大屏支持声触双控开门,用户双手被占用时,还可通过SmartThings应用程序隔空操作。只要喊一句 “三星小贝,打开冰箱门”,冰箱冷藏室门即应声开启。
三星电视Vision AI重新定义屏幕角色,使电视从“观看工具”升级为智能交互中枢。其搭载的AI影像增强技术,能精准提升图像分辨率,让画面细节分明;自适应音效、智能控声AVA等音频技术协同合作,细腻调校声音表现力,营造沉浸式环绕听觉体验。配合三星电视搭载的“小贝AI视界”功能,用户轻触遥控器AI按键即可获取演员信息、作品推荐等延伸内容,使观影从“被动观看”变为“主动探索”。三星展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三星的智能互联技术,支持用手表操控电视,在手表上安装APP,便可通过手势识别控制电视播放的内容。
记者采访高通中国市场部技术市场总监李永钢
高通展出了基于骁龙平台的多款智能眼镜产品和演示实例。佩戴基于高通骁龙平台的小米、Rokid、雷鸟等品牌的AI眼镜,观众可以体验“超越屏幕交互”的视频通话、实时翻译、健康助手等应用。在展区,体验者佩戴VITURE Luma智能眼镜,便可观看实时2D转3D影片。在“骁龙AR穿越冰河纪”体验区,体验者通过搭载第一代骁龙 XR2+平台的 Rokid AR Studio设备,便可看到虚拟猛犸象走入现实中的冰河沙盘,实现跨越时空的体验。
高通中国市场部技术市场总监李永钢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智能眼镜可以与消费者随身携带的手机等电子产品连接,利用手机的AI能力和个人数据,拓展智能眼镜自身有限的存储和计算能力的边界。通过与手机等终端设备以及与第三方应用的联动,智能眼镜能够进一步提升个人用户的AI使用体验。
“AI+健康”:使检查无创,使老有所依
在创新孵化专区,上海飞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瀑智能”)展示了 “10秒检测血常规”体验机器人,吸引了一众参展观众驻足体验。这一基于多模态视觉的检测方式,实现了血红蛋白、血脂、甘油三酯等血检指标的无创、无痛、无接触、无辐射、无耗材检测。
飞瀑智能联合创始人康超向记者介绍,现场展示的体检机器人,是基于飞瀑智能研究团队开发的计算生物组学大模型研发而成。“我们的研究团队成员来自中科院计算生物所、德国马普所等知名研究机构,专注于计算生物研究,我们的研究成果主要用于大健康领域,还可用于通过从唾液、头发、血渍中提取的基因还原人脸,为公安、法医等提供技术支持。”康超说道。
展台工作人员演示上海智康加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使用方法
上海智康加机器人有限公司展出了用于中风、偏瘫、脑梗患者上肢康复训练的个人妙手版机器人。患者可将肘部固定在机器人上方,穿戴好气动手套,按照提前设置好的训练方案,完成上肢移动动作,锻炼肩部肘部的外张和内收,同时手部将由机器人带动完成抓握动作,锻炼手部和手指力量。该设备通过游戏的方式增加患者康复过程趣味性,训练结束后还能生成训练报告。
在没有护工和家属陪同的情况下,在医院做康复治疗成了行动不便人群的大麻烦。可立点在进博会展示的智能转运助行机器人,能够综合利用SLAM自动导航、具身智能交互、多模态控制等复合型机器人技术,帮助老年人及其他行动不便的患者在医院内移动。
“把患者送到小车上后,小车会按照预存的医院地图和路线将患者送到指定地点。机器人会自动实现上下电梯、导航避障等动作,保障使用者的安全。”展台工作人员介绍称,“这一机器人的底层技术与现在已经在酒店中应用的送餐机器人相仿,并进一步提示了载重和避障能力,为了满足患者需求,这一机器人还上加装了控制屏,患者可与之进行需求交互,也可一键呼叫服务人员。”
关注中国电子报
关注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