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前,AMD与OpenAI宣布达成一项重要合作。根据协议,OpenAI将在未来几年向AMD采购大量芯片,预计总价值达数百亿美元。作为合作的一部分,AMD将给予OpenAI约10%的股份认购权。
这一消息公布后,AMD股价在当天交易中上涨近24%,公司市值单日增加数千亿元,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最耐人寻味的是英伟达CEO黄仁勋的反应,他口头上说“这笔交易富有想象力,很明智”,但明眼人都能听出言语中的一丝不甘。
毕竟,AI芯片市场长期以来都是英伟达的天下,AMD这次突然“虎口夺食”,怎能不让黄仁勋警惕?带领AMD走到这一步的,正是被中国消费者亲切称为“苏妈”的苏姿丰。
当前全球三大芯片企业,英伟达、AMD和英特尔的CEO都是华人。但三年前,几乎没人能预料到AMD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甚至有能力与英伟达竞争。
回顾2014年苏姿丰刚接任AMD CEO时的情形:公司股价跌至3美元左右,服务器芯片市场占有率微乎其微,员工总数刚缩减了四分之一。为维持现金流,公司甚至出售了总部大楼再回租使用。当时业界普遍质疑:这家公司还能支撑多久?
苏姿丰上任之初,董事会有人建议她转投手机芯片市场,毕竟那是当时炙手可热的“快钱”领域。但这位留着短发、脸上常挂微笑的女性却坚定地摇头:“我们要聚焦自己最擅长的领域,研发顶尖的处理器。”第二天,在全员大会上,她放出豪言:“我相信我们能做出最好的产品!”
在当时,这番话听起来更像是画大饼。要知道,AMD与英特尔缠斗了几十年,却始终被压制,市场份额仅剩个位数。
苏姿丰偏要啃这块硬骨头,她给工程师们设定了一个近乎疯狂的目标:新CPU性能要比上一代提升40%,同时还要研发能驱动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的芯片。
接下来的三年,AMD的服务器芯片市场份额不降反升,但苏姿丰却异常淡定,她深知这是为未来“憋大招”的蛰伏期,面对股东和董事们的质疑,她耐心沟通,逐一安抚。
转机出现在2017年,AMD基于Zen架构的锐龙芯片横空出世,立刻引爆市场。到第二代产品时,其性能已能与英特尔匹敌,价格却只有后者的一半。
一时间,“AMD YES”的口号响彻玩家圈,苏姿丰的“苏妈”之名也由此传开。此后,AMD一路高歌猛进,到2022年,公司市值冲到1977亿美元,首次超越了老对手英特尔。85岁的AMD创始人桑德斯激动不已,他大概从未想过,自己创办的公司竟有反超英特尔的一天。
能将一家濒临破产的公司从悬崖边拉回来,靠的绝不是运气,而是苏姿丰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1969年出生的她,3岁移民美国,17岁考入麻省理工学院,在计算机和电气工程两个专业中,她选择了难度更高的后者,理由是“越难的问题越能激发解决的欲望”。
后来,她一路读到博士,成为硅谷少有的技术型CEO。在IBM工作期间,她主导用铜电路取代铝电路,使芯片速度提升了20%,连当时的CEO都点名让她做助理,称赞她“不按常理出牌,却总能成事”。
这种“认死理”的韧劲,在AMD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她会在凌晨给高管发送文档,早上就立即召开会议讨论;新芯片原型送达实验室,她必定亲自检查;为了拜访客户,她能顶着德克萨斯州的冰雹,驱车四个小时。
甚至《连线》杂志采访她后,还特意提醒读者:“见苏姿丰,最好穿运动鞋,因为她的节奏快得让人跟不上。”
2018年上海F1大奖赛上的一幕,更能凸显她的低调与底气。当时,主持人随机采访,看到她是华人面孔,便贴心地问她是否会说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