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 Xbox Ally系列掌机评测:纯正血统的Xbox首款掌上游戏机,是否值得期待?

资讯3周前发布 huangjun
24 0 0
Ryzen AI_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

在今年以前,微软Xbox一直是三大家用主机巨头之中,唯一没有推出掌上游戏机的厂商,也因此“Xbox掌机”的传闻多年来始终不绝于耳。无论是粉丝间的想象图,还是设计师的概念渲染,都反映出玩家对这台梦幻掌机的强烈渴望。直到今年的科隆游戏展,谜底终于揭晓——微软正式宣布与华硕合作,共同推出全新的“ROG Xbox Ally”系列,为Xbox品牌揭开了崭新篇章。

Ryzen AI_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

华硕近年凭借ROG Ally系列在掌机设计上累积了深厚经验;微软则拥有强大的软件集成力与游戏生态系优势。两者联手可说是水到渠成,即使晚一步进入掌机市场,也依然展现出强烈的后发潜力。而在市场层面上,这不仅象征Xbox正式涉足掌机领域,更意味着微软正推动一场结合云计算游戏与订阅服务的长线布局。若未来Xbox能借由ROG的硬件实力与自家服务形成完整生态闭环,“家用机 × 掌机 × 云计算”的三轴集成策略,或许将彻底重塑游戏产业的竞争格局。

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_Ryzen AI

有别于其他品牌掌机,ROG为了精准切入不同层级市场,选择同时推出两款机型:由Xbox Ally主攻休闲与入门玩家,而Xbox Ally X则面向追求更高性能的核心群体,这种差异化定位的并行策略,除了给予玩家更多选择性,也能够在第一时间覆盖到更广泛的玩家群体。以下笔者便就硬件与软件层面分别进行说明:

ROG Xbox Ally系列采用了7英寸FHD液晶屏幕,支持120 Hz刷新率与AMD FreeSync Premium技术,并搭配康宁Gorilla Glass Victus强化玻璃与DXC抗反射镀膜,不过若与今年度的掌机相比,这样的面板尺寸略为保守,也没有提供OLED的选项。除了机身颜色差异外,两款新机在外观、尺寸上完全一致,基本延续了ROG前代掌机的设计词汇,但握柄则进行了大幅修改,能兼顾握持的舒适度与操作精度,并在可携性与重量下取得务实的平衡,也反映出Xbox对“游玩体验”的优先考量。

Ryzen AI_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

ROG Xbox Ally X搭载了AMD旗舰级Ryzen AI Z2 Extreme APU。

在核心规格方面,作为高端款的Xbox Ally X,搭载了AMD今年最新的Ryzen AI Z2 Extreme APU,基于Zen 5处理器架构,具备8核心16线程,更集成了专为AI运算设计的NPU,可以提供50 AI TOPS的运算能力,替未来可能的AI需求提前进行布局。GPU方面则具备16组RDNA 3.5核心,搭配24GB LPDDR5X-8000内存以及1TB内置SSD,性能足以位列今年度的旗舰掌机,可说是专门针对AAA级游戏所打造。

至于普通版本的Xbox Ally,则使用入门定位的Ryzen Z2 A APU,虽为Ryzen Z2家族一员,但由于基于较早期的Zen 2处理器架构,若要执行重性能的游戏大作,还是比较吃力的,会建议将目光摆在XGP游戏库中众多的2D独立游戏。在界面配置方面,Xbox Ally X另具备一组USB4传输端口,支持DisplayPort 2.1与Thunderbolt 4兼容,数据传输能力,外置显卡模块后更可进一步提升画面处理能力。

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_Ryzen AI

ROG Xbox Ally在规格上偏向入门休闲定位。

另外,两款掌机在电池与手感上也略有差异。Xbox Ally X的电池容量为80Wh,远比Xbox Ally的60Wh更高,理论上为了应对其高TDP的性能需求,不过实际的续航能力,仍更多取决于玩家的使用模式。按钮配置贴近Xbox控制器设计,保留ABXY按钮与非对称式双模拟摇杆,不过Xbox Ally X在握柄的触觉马达之外,还额外加入专属震动扳机,让手感更加丰富细腻。

这次新登场的ROG Xbox Ally系列掌机,特别采用了黑、白双色机身设计,仿佛在呼应微软本时代Xbox Series X/S主机的经典配色语言。机身外壳也经过重新修饰,兼具识别度与实用性。有趣的是,去年PlayStation在推出流媒体掌机PS Portal时,曾被玩家戏称像是“将手柄从中间切开,再塞上一块屏幕”;ROG Xbox Ally系列虽然没有这么激进,但在概念上同样试图把主机与手持游玩的界线重新集成,让玩家能通过掌机感受贴近Xbox主机的游玩风格。由于两款掌机的外观设计相同,以下便以ROG Xbox Ally X为主来进行解说。

Ryzen AI_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

机身具备3.5mm音源孔可连接有线耳机麦克风,电源键可支持指纹识别。

Ryzen AI_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

左右摇杆为非对称布局,蘑菇头中央略凹,根部则有一圈LED光环,正面纹饰可见“XBOXROG”字样。

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_Ryzen AI

D-Pad与Xbox原厂控制器略有不同,维持前代Ally掌机设计。

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_Ryzen AI

左侧功能键包含原有的查看键、控制中心键,以及这次添加的Xbox键。

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_Ryzen AI

配备40Gbps的USB4与10Gbps的USB 3.2界面各一,两者均支持DP2.1及充电功能。

Ryzen AI_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

背部设计有以ROG败家之眼LOGO为造型的通风口,散热风口于机身顶部。

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_Ryzen AI

ABXY的按钮排列配置当然与Xbox相同,但没有提供背光效果。

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_Ryzen AI

右侧功能键包含进入游戏库的Library键,以及访问游戏或应用程序设置的菜单键。功能键上方的小孔是收音麦克风,左右各有一个。

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_Ryzen AI

肩键与扳机键虽未升级为霍尔感应设计,但ROG Xbox Ally X在扳机键加入了震动反馈功能。(白色ROG Xbox Ally则没有)

Ryzen AI_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

握柄设计灵感来自于Xbox控制器的曲线握柄,可提供更稳定的握持性。

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_Ryzen AI

若拉近一点查看握柄的防滑纹路细节,可以发现是由ROG三个英文本母组合而成。

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_Ryzen AI

扬声器采取前置双声道设计,空间音效的效果十分震撼突出。

Ryzen AI_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

机背也配置有M1、M2宏键,可通过内置控制软件指派功能。

Ryzen AI_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

提供MiucroSD内存卡插槽,支持最高至UHS-II格式,不支持UHS-I。

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_Ryzen AI

ROG Xbox Ally虽然ABXY键同样无背光,但按钮确实有依循Xbox传统的颜色对应。

Ryzen AI_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

而Xbox Ally的双USB界面规格均为USB 3.2,没有USB4,DP版本则为1.4,同样可支持充电。

进入到软件层面来说,市面上Windows掌机普遍面临一个公用问题——即使厂商为掌机量身设计了专属的操作界面,在实际使用时,仍难以完全避免回到Windows桌面环境中进行操作或设置。而由于Windows原本是为传统个人计算机打造的系统,在掌机这种手持场景下,界面比例、触摸体验与设置流程往往显得繁琐,导致整体使用感受出现落差。针对这样的痛点,ROG与微软展开深度合作,共同开发出更贴近掌机操作逻辑的专属系统集成方案,让Xbox生态与Windows功能能够更自然地融合,提供玩家在掌机上同样流畅的一体化游玩体验。

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_Ryzen AI

Xbox全面屏体验基本上就是定制化的Xbox App,但玩家无需先进到Windows桌面环境下,开机直接登录即可。

Ryzen AI_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

针对XGP的订阅用户,可以直接访问PC Game Pass的游戏库并下载安装。

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_Ryzen AI

在“我的游戏”中,已安装的游戏并不限于Xbox平台,通过Steam或Epic Games安装的游戏也可统一管理。

Ryzen AI_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

通过独立Xbox键可以唤出Gama Bar,提供系统设置、性能侦测、截图录像等快捷功能。

Ryzen AI_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

通过Game Bar或长按Xbox键,可切换到Windows桌面模式,搭配外置屏幕、键鼠,便能作为一般PC使用。

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_Ryzen AI

若要从桌面模式回到Xbox全面屏体验,会建议重新启动,目的是返回到最适合游戏场景的优化性能。

除了集成Windows 11的Game Bar功能外,ROG仍保留了专为Ally系列掌机设计的“控制中心”,并在机身上配置专属快捷键,让玩家能快速调用。为了提升使用便利性,ROG也将Armoury Crate SE的快捷开关与Game Bar进行集成,减少在不同界面之间切换的繁琐操作。并将设备中各项常用功能设置集中于单一页面,例如性能监控、屏幕色彩场景模式等,并能依个人习惯自订快捷开关的布局,若需进一步掌握性能与节能设置,则可通过Armoury Crate SE应用程序进行深入调校。

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_Ryzen AI

有关掌机相关的功能与模式开关,均可通过控制中心页面直接激活或关闭,支持自定义排列。

Ryzen AI_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

Armoury Crate SE应用程序中,已集成Xbox Ally系列掌机的系统设置与软硬件资讯,让玩家可掌握性能、模式与各项功能调校。

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_Ryzen AI

在Operating模式设置下,除了原本的默认模式外,还可支持自订CPU功率及风扇转速设置。

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_Ryzen AI

也可针对模拟摇杆与扳机键以及陀螺仪进行校正回归。

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_Ryzen AI

显卡设置下,可以依场景需求调整显卡的内存容量,并且决定是否打开AMD GPU的画质提升选项。

Ryzen AI_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

玩家在非性能优先的前提下,则可通过节能辅助设置,进一步延长待机与续航时间。

针对ROG Xbox Ally X新一代旗舰掌机的实际性能表现,笔者分别通过Cinebench、3DMark以及游戏厂商所推出的测试工具,从CPU、GPU以及游戏帧数等方面,在连接电源的“性能模式”下进行测试,虽然屏幕原生分辨率规格最高只至1080p,但搭配优秀的系统优化,整体表现结果相当令人满意,就连《毁灭战士:黑暗时代》这种吃硬件资源的怪兽级作品,只要选择较低的画质设置,依然可以有非常流畅的游戏体验。

在Cinebench R23测试CPU单核获得1973分、多核达13259分。

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_Ryzen AI

在Cinebench 2024测得CPU单核113分、多核777分。

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_Ryzen AI

AJA System Test实测写入达3238MB/s,读取2197MB/s,SSD速度相当亮眼。

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_Ryzen AI

3DMark存储基准测试得分1550,游戏加载与安装性能表现稳定。

Ryzen AI_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

在3DMark最吃硬件性能的Speed Way项目跑分拿下592分。

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_Ryzen AI

在3DMark的非光线关注图形测试基准Steel Nomad Light项目中,拿下3407分。

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_Ryzen AI

在测试光线关注运算负载的Solar Bay Extreme项目则拿下2112分。

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_Ryzen AI 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_Ryzen AI 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_Ryzen AI

通过《怪物猎人:荒野》性能测试工具,分别以低、中、高的画质组合设置进行测试,各得到12441、9791、7745分,即使在高画质设置下,平均帧率也还能达到45.32 FPS,不会出现幻灯片画面。

Ryzen AI_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

在《古墓丽影:暗影》的性能测试中,以默认“高”画质设置进行测试,平均帧率也可达44 FPS。

Ryzen AI_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

但若以“最高”画质设置进行测试,帧率也不会掉太多,平均约38 FPS。

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_Ryzen AI

接下来以《毁灭战士:黑暗时代》内置的Benchmark功能进行测试。

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_Ryzen AI

在激活FSR、但不打开“路经关注”的游戏显示设置下,以默认的“低画质”模式测试,于“哨兵指挥站”场景综合平均FPS可达88.56,于“深渊森林”场景综合平均FPS可达78.79。

Ryzen AI_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

以《快打旋风6》PC性能测试工具进行测试,于“普通”画质设置下,可以达到正常游玩的标准,于“高”画质设置下也可勉强达到及格标准。

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_Ryzen AI

接下来再看看白色ROG Xbox Ally入门休闲掌机的实际性能表现,虽然它无法与定位更高的ROG Xbox Ally X相提并论,但在选择合适的游戏类型时──例如以2D或2.5D画面为主的独立作品──依然能发挥相当稳定的表现。再加上轻巧的机身与长效电池续航,整体使用体验在性能与便携性之间取得了不错的平衡。像是近期新上市的类银河战士恶魔城游戏《空洞骑士:丝之歌》,搭配120Hz的屏幕刷新率,画面就十分顺畅且丝滑,配合掌机的轻便与机动性,更方便玩家随时挑战关卡。

在Cinebench R23测试CPU单核获得1066分、多核达4235分。

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_Ryzen AI

通过Cinebench 2024测得CPU单核63分、多核290分。

Ryzen AI_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

在上市前的测试过程中,3DMark仍未能正确侦测到ROG Xbox Ally的硬件资讯,故暂时无法获得测试数据,或许要等后续的更新。

Ryzen AI_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

AJA System Test实测写入速度达2046MB/s,读取速度2056MB/s。

Ryzen AI_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

这里有个小细节,ROG Xbox Ally所内置的SSD品牌为FORESEE(江波龙),并非ROG Xbox Ally X所内置的三星SSD。

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_Ryzen AI

以《黑神话:悟空性能测试工具》进行测试,于画质等级“低”时,平均帧率可达42帧/秒。

Ryzen AI_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

当画质等级落在“中”、“高”的设置时,平均帧率则降为34帧/秒及27帧/秒。

Ryzen AI_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 Ryzen AI_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

通过《怪物猎人:荒野》性能测试工具,在“中”画质默认组合设置下得到5233分,平均帧率仅26.75 FPS。

Ryzen AI_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

即使调到“低”画质默认组合设置,分数得到6208分,平均帧率仅也很勉强地达到35.62 FPS。

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_Ryzen AI

以《快打旋风6》PC性能测试工具进行测试,须设置为“低”画质,才可以拿到“可正常游玩”的评价。

Xbox Ally系列 掌机 微软 华硕 合作 推出 ROG Ally 掌机 性能 体验 比较 高端 入门 选择 游戏机_Ryzen AI

不过执行2D的独立游戏《空洞骑士:丝之歌》,顺顺跑120 FPS倒是没有任何问题。

实际测试后可以明显感受到,ROG Xbox Ally系列不只是微软与华硕的战略合作产物,更是一款真正兼具“性能”与“体验”的成熟掌机。高端版Ally X凭借Ryzen AI Z2 Extreme APU展现稳定性能,在多款AAA游戏中维持流畅帧率,搭配120Hz屏幕与优异的散热设计,游玩体验相当扎实。而入门款Ally则在性能与续航间取得平衡,轻巧的机身非常适合随手开玩的小品游戏。新版Armoury Crate SE与Xbox全面屏界面的集成度高,开机即可进入游戏专属UI环境,几乎不必面对传统Windows桌面,虽然屏幕未采用OLED,但产品完成度高、操作直觉、稳定度优秀。整体来说,这是Xbox迈向掌机市场的成功首作,也展现了“主机级游戏体验随身化”的明确方向。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