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规格上就比较基础,应该是基础款的“幽灵”潜行(Wraith Stealth)


当年的幽灵棱镜多么经典,9000系上就没有再配了。可能已经悄悄走完了他的一生。

而我在查资料时候,还发现了幽灵潜行将搭载在目前还没有见过的锐龙 5 9600上。

本次搭配的主板是华硕TX GAMING B850M WIFI W

无需升级BIOS,主板自带的1078版本BIOS,即可直接使用9500F这颗新处理器。后期应该会按照AGESA的更新退出新的BIOS小版本。
天选B850M的供电规格给到10+2+1 80A,对于多快好省的ZEN5来说,支持9950X3D都是绰绰有余,9500F更是小Case啦。

理论性能测试:
9500F的TDP同样保持在65W,烤机功耗维持在88W,此时单烤FPU 70度左右。
可以看到,运行主频和发热情况都是比较理想的,说明在选择散热的下限方面,9500F保持了Zen5系列一贯的明显优势,给个大白萝卜也不是不能凑合(开玩笑)。

Cinebench R23 跑分如下。
30分钟跑分居然还更高一点,超过17100,散热余量巨大。
Cinebench R24,破千分

3DMARK Cpu Profile,最大线程7891,1线程1193

7 Zip

从理论测试的分数上,基本验证了我的想法。因为AMD一贯的对芯片组的“包容”,9500F的理论上性能还能有一部分压榨性能的空间,而针对打游戏来说,9500F还能省下核显钱,美滋滋。
游戏性能测试:
说到打游戏,既然来都来了。那就把两个竞品也来到测试当中来吧,9500F上点压力!
这次当然是同级和越级的选手-14代酷睿I5 14600KF(特挑未缩缸正常使用版)和酷睿Ultra 7 265K。
芯片组选择了手动Locked 的B760和B860,这也是目前主流芯片组当中,唯二不能超频了吧,只能抱着Offset和IccMAX玩命调整,不知道后面一代就换新LGA1954插槽的B960(?)是不是还这个熊样。此外,内存采用了7200C38的一键XMP配置。

还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测试中,电源选项都是采用默认解锁的主板主动设置
,并没有使用为避免缩缸特调的IDS也就是Intel Default Settings,即英特尔官方默认功耗、电流限制,避免官缩造成过大的性能损失。

来看各游戏的测试结果
这一次在测试平台上,为了避免显卡上限对性能造成影响,我这次特意弄了一块RTX5080,测试全部才有光栅性能,避免使用DLSS增加测试的结果变量。
总体上来看,酷睿Ultra 265K延续至一直以来的幽默表现,即使有高频内存的加持,1080P分辨率下,在RTX5080性能加持下,功耗都干到200多瓦了,其糟糕的全单线程P+E核设计在帧数方面仍然表现的淋漓尽致。

14600KF作为历史耐电王的酷睿14代,帧数上比较接近,甚至有的游戏还能通过接近200W的功耗调度在帧数上持平或略微领先,但是实际使用中,对主板的供电、散热的规模等平台搭建要求更高、成本上投入也更高。特别是界外狂潮,不愧是主动预报错的游戏,领先接近10%。
而且一旦有性能需求,向上升级几乎无法满足,12代性能瓶颈、14代更加耐电,一般主板根本带不了,380W的核弹不是闹着玩的,五年质保没有原始购买记录还可能遭遇扯皮,用上146K就等于自费购入一条猜忌链,每一次黑屏、每一次报错,都会想:坏了,是不是缩缸了,这您受得了么?
在1080P的纯烧CPU理论测试取得优秀结果之外,9600X依靠在制程和全大核设计上的优势,良好表现同样延伸到2K的表现当中,虽然相较3D V-Cache加持的9800X3D还是有较大的劣势,但是如果不是FPS和魂类游戏,同样可以提供CPU端的强大性能支持。低U高显的水桶效应不明显。

游戏帧数总结如下:

总结:
无论是同位的14600KF还是错位的265K,除了游戏性能上接近10%的领先以外,在功耗、稳定性、装机成本、后期升级投入等方面优势都比较明显,更何况最近INTEL玩命作死,就他那个缩缸的东西,还琢磨着要涨价,莫名其妙。还是那句话,AMD偏商务、INTEL偏运动,有那折腾的功夫,我多搜几把多好啊?
首发价格1299元的Ryzen 5 9500F的问世,恰好解决了在购机经费紧张或者怕顾此失彼的购机选择困难症。相较9600X更低的价格、相较7500F更优秀的性能、相较竞品更低的平台搭建成本和更稳定的产品质量,必将成为千元游戏CPU的最优解。
